五行与四时相配

2023-08-10 14:10:10 井冽寒泉

五行即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最开始是被古人视为构成世间万事万物所必需的五种元素,




最早进行系统性记载五行的,是在《尚书·洪范》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在这段话里,不仅强调了五行作为五个元素的意义,同时还描述了五行的属性和作用。

古天文学家们在根据精密的天文观测之后已经总结出了类似于七衡六间图这样的四时二十四节气规律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十二个月共二十四节气已在当时的社会中通用,一开始五行学说的人们尝试将五行与一年来相配,直接粗暴的将一年分为五等份,再将五行各配一份,每一份为72天,在《管子·五行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睹甲子,木行御……七十二日而毕。”但是这样相配存在很大的问题,五等分并不能与我们的四时相匹配。

五行学家们力求要将五行与实际的节候与历法相匹配,显然还要作更一步的改进,因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活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对四时节令很重视。古天文学家们也很重视五行与四时相配。


将四季中的每一季,分为孟、仲、季三个月,则:

春季的孟春、仲春、季春三个月,位于东方,五行属木,配甲乙;

夏季的孟夏、仲夏两个月,位于南方,五行属火,配丙丁;

夏季的第三个月“季夏”,位于中央,五行属土,配戊己;

秋季的孟秋、仲秋、季秋三个月,位于西方,五行属金,配庚辛;

冬季的孟冬、仲冬、季冬三个月,位于北方,五行属水,配壬癸。


在《史记·天官书》中就进行了系统性描述:

岁星,曰东方,木,主春,曰甲乙;

荧惑,曰南方,火,主夏,曰丙丁;

填星,曰中央,土,主季夏,曰戊己;

太白,曰西方,金,主秋,曰庚辛;

辰星,曰北方,水,主冬,曰壬癸。


这就是“土王季夏说”。它的一大特点,是使“五行相生”的规则得以解释四季的变迁:(春)木-(夏)火-(季夏)土-(秋)金-(冬)水,依次相生。


最困难就是在于土的相配问题,虽然土的存在使得四时气中五行相生的关系有了承上启下的效果,但是与四时的配对很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最早的古天文学家们想以一种模糊的方法冷处理土的相配。《淮南子·天文训》里是这样说的:“中央土,执绳而制四方。”他们是这样认为的,木火金水四行各管一季,土的作用是“制四方”,直接将土排除在四时十二月之外。

后来西汉大儒董仲舒发现,这样做很不妥,对土不公平啊,那怎么办呢?还得是文化人有办法,他居然提出一个脑回路特别新奇的观点,在其《春秋繁露·五行对》里这样写道:“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土之于四时无所命者,不与火分功名。木名春,火名夏,金名秋,水名冬。”将“土制四方”加以升华,强调了“土不与火分功名”!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五行莫贵于土!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土还是被排除在四时之外。


但这些观点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各种相配方法也接踵而来,古人又根据“土制四方”、“五行莫贵于土”的思想,提出了一个解决匹配的办法,将春夏秋冬四季的最后一个月都拿来配土,这就是著名的“土王四季”说。


土王四季说中是这样描述的:甲乙寅卯木,巳午丙丁火,戊己四季土,庚申辛酉金,壬癸亥子水。这里的四季表示的是四个季节的末月,也就是季春、季夏、季秋、季东。根据前面说过的月与十二辰相配,季春之月为辰,季夏之月为未,季秋之月为戌,季冬之月为丑,所以这段最开始谈到的四季土配辰戌丑未。


但这样一配,土就有了四个月,而其他四行各只有两个月,这样又显得土太重了,古人又进一步作了改进,将四季月的后十八日作为土,这样一来,土就变为七十二日,其他四行也是七十二日,不仅完整保留了“土制四方”、“五行莫贵于土”的思想,还把五行与四时完整的匹配了,使得最开始“土王四季”的观点也得到保持,这种分配方法也就一直沿用到我们今天。










为你推荐:

天机六爻排盘软件下载 天机八字排盘软件下载 占卜算命软件下载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