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的通俗解读

2023-01-28 11:22:16 一代一路
本文旨在向喜欢《周易》和《中医》的朋友介绍“阴阳”的基本含义和相互关系,所以,在行文结构上,基本沿用了《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内容。
并无创见和新意。
只是在语言上,举例上,稍微通俗一点、生动一点而已。
资深、专业人士可以飘过!


前言

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一定知道,气论、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天干、地支……这些看起来似乎“有点玄”的东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一个人对“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这些“看似玄妙”的知识不够了解,那么,他对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国思维,一定是个门外汉。


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有一些人,虽然没有掌握这些知识,但是却能把这些知识背后蕴藏的哲学道理(或者说文化思想),天才般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这类人,也算是一种天才了!
因为,中国文化,所有的文字、知识、建筑、古董……这些东西都只是一个载体,更为本质的,则是蕴含在载体背后的哲学观念,或者说精神思想。


俗话说:书读无字之间!
最了不起的“书”,当然是“无字天书”啦!
上次我们通俗浅显地说了说“气一元论”,这次,咱们依旧是用通俗而浅显的方法,谈一谈“阴阳”。


【1】“阴阳”二字

“阴阳”二字,从隶书到楷书,以至于今天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简体字,都是“耳朵旁— —阝”。
实际上,“阴阳”二字,在创造的时候,跟耳朵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大家先来看一下阴阳二字的演变过程— —

由以上演化,不难看出,“阴阳”二字的“阝”,其实都是由“阜”字演变过来的。
“阜”——即高高隆起的山形。


“阴”字金文,左边为“山”形,右边是“云气上升、遮天蔽日”的简笔图画。
“阳”字甲骨文,左边是“山”形,右边则是“太阳高高升起”之意。


《说文解字》讲:“阴,暗也”,“阳,高明也。”
言简意赅!
阴,最原始、最基本的意思,就是指“昏暗,无光”。
阳,最原始、最基本的意思,就是指“明亮,有光”。


【2】“阴阳”的来历

阴阳,从哪里来的?


《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有太极”— —
用老子《道德经》的话讲,就是“道生一”。
用周敦颐《太极图说》的话讲,就是“无极而太极”。
用《盘古开天》的话讲,就是“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用现代科学“大爆炸宇宙论”的话讲,就是“137亿年前,宇宙是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
用犹太教、基督教《圣经》的话讲,就是“起初,神……”。
用古希腊赫西俄德《神谱》的话讲,就是“最初诞生的是卡俄斯”(卡俄斯,是希腊语音译,相当于中文的“混沌”)。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无论神话还是哲学,无论宗教,还是科学,其实所讲的,都是一回事。
只不过表述的方式不同而已。


无极,相当于〇。
太极,相当于一。
然后,从太极中,从“一”中,自然而然分化出了“二”。
这个“二”,就是“两仪”,就代表两种物质,两种形态,两种气质,两种能量。


世界不可能只有一。
如果世界只有一,那就是一个死呆呆的世界,不会演化出万事万物,不会有这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花花世界了。


因此,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
宇宙诞生之初,万物混沌一气,逐渐演化,就有了多种多样的物质和现象,比如:冷— —热,厚— —薄,快— —慢,动— —静,生— —灭,高— —低,天— —地,日— —月,男— —女,老— —少,黑— —白,善— —恶,大— —小,多— —少……如此等等。


如果一直这样讲下去,恐怕三天三夜都分不完。
所以,就需要寻找一组符号,来表述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统一)”的概念。


而“阴,阳”二字,无疑是很合适的。
于是,阴阳,就从最初的表示“暗淡”和“光明”,逐渐上升为表述这些“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统一)”两种事物和现象了。
从此,阴阳二字,就被纳入了中国人的世界观范畴。


【3】事物(现象)阴阳属性如何归类

看到一个事物(现象),或者一组事物(现象),如何判断其归于阴、还是归于阳呢?


有个大概原则,即— —
凡是光明的、积极的、外向的、升浮的、温热的、发散的、运动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凡是晦暗的、消极的、内向的、沉降的、寒凉的、收敛的、静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举例而言— —
(1)一天的时间,分昼和夜,白天为阳,晚上为阴。
(2)一年的时间,分四个季节,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3)天干和地支,天干为阳,地支为阴。比如我们看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从天干上看出来的信息,在这个人身上表现出来就比较明显;从地支上看出来的信息,则从表面看不太明显,但其人内心里、私下里却很有可能具有这些特征。
有时候看某人八字,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做过什么什么样的事?这个人就很奇怪,说这是我的私事(或内心性格),你怎么会知道呢?真神啊!其实一点都不神!
谁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规律,谁就能看出来。


我们学习阴阳,学习五行,中医,生辰八字,梅花易数,等等,这些都是既有哲学道理,又有科学思维在其中的。
并不神秘!神秘——是外行人的偏见!


(4)人手,分手心手背。五指可以回归手心,手心有收纳之性,故为阴;手背向外,自然为阳。


(5)五脏和六腑,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为什么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呢?

《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也”,具有收敛之性,故知其为阴。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具有行散之性,故知其为阳。


【4】阴阳的特性

一、阴阳具有普遍性

万物一太极。
这句话,有两个含义:
一是说,整个世界,天地万物,所有的人、事、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事物与事物,现象与现象,相互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关联性。
一是说,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各种现象,每一个事物,每一个现象,都是一个太极,都是一个小世界,都是一个小整体。
既然“万物一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么自然可以推出,万事万物,自有其“太极、阴阳、四象、八卦”了。
也就是说,阴阳,具有普遍性。
换句话说,万事万物中,都存在阴阳的现象。
同理可知,四象、五行、八卦,自然而然,也在其中了。
这不仅仅是一套理论。这是可以运用在生活实践、工作实践当中的一套学问。比如看中国的历史,我们就发现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不精通《易经》的阴阳之道。
虞世南就说过,——不读《易》,不可以为将相。
孙思邈说:不读《易》,不足以言太医(大医)。
了解中国文化就知道,阴阳的思想,是深入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可以说,无处不阴阳。
再强调一遍:
这并不神秘,更不是迷信,这是实实在在,可以用实践检验和证明的理论。


二、阴阳的关联性

阴阳,从太极而来,从一而来,从整体来,毫无疑问,阴和阳之间必然是具有某种关联性的。
比如,上和下,高和低,冷和热,男和女,……这是一对阴阳。
但,我们不能说“上和热”是一对阴阳。
因为,阴阳是从一个太极里分出来的。
如果两个事物(现象)不属于一个统一的整体,则不能使用阴阳的概念来描述这两个事物(现象)。


三、阴阳的规定性

阴阳,作为一对孪生兄弟,在观待、分析事物和现象,以及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其属性是明确的,阴就是阴,阳就是阳,不可随意变换指称的。比如我们学中医,认为“药有四气——寒热温凉”,其中寒凉为阴,温热为阳,这个指称是确定的,不可以随意变更的。


四、阴阳的相对性

阴阳的“相对性”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一个冰块,寒凉为阴;给它加热就融化了,再加热,就可以烧成开水,这就是阳。比如一个人感冒了,先是风寒,如果自身免疫不能抵抗,又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疗,久而久之,这个风寒感冒,就可能转为风热感冒。《素问》:“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就是描述阴阳的这种转化情况。
二是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比如天干与地支相比,天干为阳,地支为阴。但是十个天干,还可以分出阴阳,——甲丙戊庚壬,为五阳干;乙丁己辛癸,为五阴干。十二地支分阴阳——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比如一昼夜时间,昼为阳,夜为阴。但是白天,还可以分阴阳——白天的上午,为阳中之阳;白天的下午,为阳中之阴。夜晚也分阴阳——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三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会随着比较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小男孩跟小女孩相比,男孩为阳,女孩为阴。但是,若把小男孩与大男孩相比,则小男孩为阴,大男孩为阳。
五脏六腑相比,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若六腑与手脚四肢相比,则六腑为阴,四肢为阳。


【5】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相互关系,《中医基础理论》当中总结为六种——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自和。
凌音认为,这六种关系,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直接取用即可,不必另立新说。

(1)交感
阴阳二气,阴阳二物,两者之间首先存在着相互交通、相互感应的关系。比如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感,化生万物。——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语言,非常精炼,非常概括。


如果不好懂的话,那我们就换个词儿,比如说,春天来了,太阳的光芒普照四方,大地开始回春,动物们出来活动,晒太阳,植物开始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大地还可以把太阳的光和热再反射回太空,水蒸气也可以上升到空中,从而行云布雨。……如果这样讲的话,就可以发掘出许多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知识。要用中国传统的语言来描述,就很凝练,八个字就讲完了,——“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经·系辞》)。
也由此可见,哲学与科学是相同的。


(2)对立

阴阳之间,存在着对立的关系。
这对立,即是相反的,又是互补的。
比如打仗的兵器,有矛,也有盾。矛和盾,就是既对立,又互补。
再说人,有吃喝,有拉撒;有工作,有休息;有喜乐,有愁苦……这都是阴阳对立的现象。
还有男人和女人,父母跟孩子,老师与学生,领导同员工——也是一对矛盾,虽然有亲密和合的时候,但也一定有矛盾冲突的一面。


(3)互根

阴阳互根,简而言之,就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阴阳互根,《中基》总结了两点,一是阴阳互藏,二是阴阳互根。
互藏,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水与火,是一对阴阳。虽然具有对立性,但也具有互根性。
对立性体现在水多可以灭火,火多又可以把水熬干。


互根性则体现在,比如我们要煮饭,如果没火,单有水,就没法煮饭;反之亦然。只有水与火,适度搭配,我们才能把饭菜煮好。


再说人的心和肾,我们都知道,心的五行属火,肾的五行属水。健康的人,心中之阳,可以下降,温养肾之阳气;肾中之阴,可以上升,涵养心之阴气。这叫作“心肾相交”,在《周易》中,就是“水火既济卦”,大家听这卦名字,水火是一对阴阳,一对矛盾,但是“既济”呢,就是说可以调和,两者搭配得恰到好处,虽然有隔阂,但是有一条船可以来往。


如果“心肾不交”呢,那就是“水火未济卦”,心火偏亢,不能下降,肾阴亏损,不能上升,这就是一种病态现象了。具体表现,常常是心烦,失眠,健忘,头晕,遗精,腰膝酸软等等。
有一个药叫做“交泰丸”,就是专门治疗“心肾不交”的。学过《周易》,就知道,这个药的取名来自“地天泰卦”。
地天泰卦,地在上,天在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通,团结一体。用在管理学上,就是领导有亲和力,人民群众都支持他。


互根,就是说,阴的根本在阳,阳的根本在阴,阴阳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比如刚才说到心的五行属火,肾的五行属水,虽然有时候“水火不容”,可是,“对立”只是阴阳的一个方面,阴阳还有“互根”的一面,肾脏枯竭,心脏也没法继续工作;心脏衰竭,肾脏也无法存活。
天空若离开大地,则不能生养万物;大地若没有天空,则万物必然凋零。
中医治病,有一种办法,就是“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张景岳的原话是:“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比如《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虽说是温补肾阳,但其中也有泽泻、茯苓、牡丹皮三味偏平或偏寒凉的药物。这就是阴中求阳的一种体现。


(4)消长

阴阳之间的消长,也可以分两点,一是此消彼长,彼消此长;二是同消同长。
此消彼长,彼消此长,最明显的就是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冬至一阳生”,从冬至开始,阳气逐渐生发,阴气逐渐消退;“夏至一阴生”,从夏至开始,阴气逐渐生发,阳气逐渐消退。寒暑交替,形成四季。
一天之中,也有四季。子时一阳生,午时一阴生,这个道理与“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是一样的。
同消同长,就是说阴阳一起消减,或者一起增长。比如中医讲气血,有一句名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一个人气虚了,往往也会血虚;如果血虚了呢,也往往会伴随气虚。气为阳,血为阴。两者常常是同消同长的。


(5)转化

阴阳转化,是说在一定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比如前面说过的,风寒感冒有可能转为风热,风热感冒也可能转风寒。
比如生地黄,本是甘寒之品,经过炮制,成为熟地黄,就成了甘温之药。


(6)自和

阴阳自和,就是说,阴和阳是在不断运动的,在某种条件下,有时会出现失衡的现象,比如阴虚阳亢,或者阳虚阴实;但阴阳在失衡以后,也会自发地向阴阳平衡的状态进行回复。
当人体生病时,如果病情较轻,而正气还比较充足,那么,患者往往不用借助任何治疗手段,只要稍加休息,调整饮食和心态,这个病很快就会好,——这就是人体“阴阳自和”的一个具体表现。

为你推荐:

天机六爻排盘软件下载 天机八字排盘软件下载 占卜算命软件下载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