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正当时】夏至前后养身大全

2020-06-23 10:50:10 华佗扁鹊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




夏至,是古代24节气中,最早确定的一个节气,没有之一。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盛夏,这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
麋,形大,属阴,角向后。
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
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退。

二候蜩始鸣:后五日“蜩始鸣”。
古时楚称蜩(tiáo),秦晋称蝉。
蜩螗(táng)沸羹,叫声沸稠为粘羹,多美的形容!
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
螗小而绿,叫声尖锐急促,它立秋后才鸣,也称寒蜩、寒蝉、夏蝉,为区别于“知了”,俗称为“都了”。
它一叫,秋色厉,都该了了。

三候半夏生:再五日“半夏生”。
这意味着夏天过半了,后半夏白昼骄阳似火,浓荫难求;
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
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它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所以,作为一种中药材,主治半开半阖之病,协调中枢。
如治伤寒寒热,是少阳之枢半开之病;
治喉咙肿痛,是少阴之枢半开之病。


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古时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食“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吴江县志》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
”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俗谓“夏至饼”。


吃夏至面

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有:“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又因为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养生

俗话说:冬至养生,夏至治病。一个安内,一个攘外。热极而寒生,寒生百病重。
夏至养生,“三避”为先
夏至已至,由此正式进入了盛夏时节。此时温度高,对人体会造成某些负面影响,容易造成损伤。
夏至养生应遵循“三避”原则,即避暑、避湿、避寒,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稳定的状态。



一、要注意避暑
高温环境下,人容易发生体温调节机制紊乱而引起“中暑”,若不及时处理,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如意识混浊、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状。

避暑应当注意采取的主要措施:
1、中午前后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晒;
2、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
3、保证汗腺功能正常,不要损伤汗腺;
4、借助自然风、风扇、空调等降温;

二、要注意避湿
高温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湿度也与中暑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夏季不仅要注意避暑,还要注意避湿。


避湿的主要方法:
1.远离潮湿环境;
2.借助饮食利湿(具有去湿作用的食物主要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仁米、扁豆、冬瓜等);
3.空调设备除湿;
4.药物去湿。


三、要注意避寒
中医认为:夏季为了散热,人的皮肤毛孔开泄,最易感受风寒、风湿及湿热之邪,罹患疾病。

避寒主要包括:
1、防腹中寒
一是要注意尽量进食温热饮食,不贪吃冷饮、冷食;
二是睡觉时一定要盖“肚子”;
三是早餐时适当吃点生姜,民间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是有一定道理的。


2、防躯体寒,防止躯体受寒主要是要正确使用电扇和空调。
3、防头、脚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头,冲脚,易导致各种疾病。






夏至养生要点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顺应中医“春夏养阳”的特点;

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一阴长”,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因此必须结合时令特点调整养生方式以保护阳气。

1、起居养生
夏至宜晚睡早起,不宜夜晚露宿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
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风扇直吹,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2、运动养生
夏至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3、精神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
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4、饮食养生
夏至饮食宜食苦酸咸
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
根据五脏、五味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同时多食咸味以补心,因咸入肾,补养肾水,肾水上行以敛心火,不致心火过旺。


夏日常备消暑汤
山楂汤
山楂片若干、酸梅50克,加水煮烂,放入白菊花,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可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绿豆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是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豆类。但体质虚寒的人建议不要频繁饮用。



冬瓜汤
冬瓜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之功效,是夏天消暑汤水之首选。



夏至穴位养生
夏季养生主在养心。身体保养心脏的穴位有10多个,但是在夏至,有一个穴位更加重要,它就是神门穴,被誉为“养心安神的第一穴”。






神门穴


1、祛心火
一到夏天,天气一热,人肯定会浮躁一些,这种浮躁的状态表现在生理上比如说舌疮,这种内热的现象就是心火的一种表现。按摩神门穴,可以祛心火、养心安神。

2、改善睡眠
夏天也是一个容易失眠的季节,因为夏天气温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比较兴奋,难以入睡,此时按摩神门穴,就能调整睡眠。按摩到位的话,很快就能进入甜蜜的梦乡。






极泉穴
另外,极泉穴是一个特别适合老年人的心脏保养穴。“夏至”乃至整个夏季这段时间,应多按按。


极泉穴最好的按摩方式是弹拨,但弹拨时并非越用力越好,弹拨的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忌用暴力。每次弹拨的量应因人适宜,应该跟据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适度弹拨即可,一般弹拨10次左右。经常弹拨极泉穴具有使气血流通的作用,因此可以宽胸理气,养护心肺。

弹拨方法:
以弹拨左侧极泉穴为例,具体方法为:左上臂稍外展,暴露腋下极泉穴,之后用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摸到左极泉穴,并在穴位附近找到条索状,此时,固定食指、中指并使指尖轻轻上扣,一前一后地来回弹拨条索状物,弹拨时会有全手电麻感,每次弹拨10次左右即可。

如果刺激极泉穴时,边弹拨边进行深呼吸,则效果更佳。右边的按摩方式类同。
同时也要注意,凡是心脏不好的人,建议夏天多按摩心经、心包经来保养心脏,在夏季保养心脏比其它季节事半功倍。

“夏九九”,你会数吗?

你可能知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可你知道与“冬九九”形成鲜明对照的“夏九九”吗?
“夏九九”以夏至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北方农村的“夏九九”歌是这样的: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

为你推荐:

天机纳甲六爻排盘软件下载 天机四柱八字排盘软件下载 占卜算命软件下载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